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

美國交換138天_138 Days in the US.

我的美國交換生活!138 Days in the United States

  雖然已經是N個月的事情了,現在終於能夠把他稍微整理一下了,也希望對準備要到美國當交換生的學弟妹有所幫助!
  交換真的是很值得的經驗!以下是我在美國的一些經歷與意見,如果與你的看法不同也請多包涵~


首先簡單介紹學校奧克拉荷馬市大學(奧城大學)

Oklahoma City University,OK




關於OCU 
說到奧克拉荷馬,大多數人其實不太曉得在哪!?Where is it?  如果有在看NBA 的人就一定知道, 有名的雷霆隊OKC THUNDER 就在此啦!OCU是一所小型的私立學校,由於是教會屬性的學校,因此學校是全面禁菸禁酒的。



以地理位置而言,位於美國中部,德州上方!(就是常常有龍捲風來襲的鄉下地方啦)



由於學校禁菸酒,因此要喝酒通常都會到朋友家喝!
到國外有時會碰到有特殊品味的朋友,像是有在品酒、收藏酒的朋友。(酒的數量多到很誇張)



好友Shawn


首先分為幾個部分探討!
1. 
出發前的認知與心理準備!

A. 美國學校Admission
  當學校校內交換生甄選完畢後,會告知對方學校接下來一年要到美國的交換名單。當美國學校收到名單之後會寄紙本的入學許可到家。一般而言,學生簽證都是發I-20DS-2019兩種,簽證分別是F1學生簽證與J1交換訪客簽證。F1是美國的學生簽證,在有學籍的狀況下可以在美國待五年;J1是簡單的交換訪客簽證,會依據交換計畫的時間不同而有所不同,若只有實習,可能短短幾個月,若交換一年,學校就會發給你一年的簽證。
詳細請參閱AIT網站

B. 到美國前的認知
  「崇洋媚外」的現象在普遍亞洲國家很常見,至少在台灣是如此。多數以前沒去過美國的人(包含我)知道能夠到美國待一段時間時,心中都會有憧憬YA終於可以實現美國夢了」。然而,到了美國之後,多數人會覺得有很大的落差,像是飲食、交通、文化、語言等等各方面。所以建議到美國前可以有期待,但絕對不要期望太高。舉例來說,當初會選擇OCU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看了學校的簡介,裡面大概是說奧城的物價不高,而且學校座落於市中心附近(大概十分鐘左右即可),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享受到美國當地的生活。
在對美國沒什麼認知的情況下,誰看到這個不心動呢?!

  殊不知到了當地才知道,那所謂的十分鐘是開車!開車!開車! 諸如此類的! 所以到美國前,當然可以憧憬、可以期待,但真的不要太高,不然失望的感覺會很明顯!


2. 
到美國後當地狀況與可能面臨的問題

A.  美國的學制與OCU上課狀況
  大家要出國前都會思考當地的學制與台灣有什麼不同,就以學分上而言基本上和台灣沒什麼太大差異。以學分抵免而言就是一比一,不像歐洲用ECTS計算,每個學校抵免比例不一,以東吳而言就是3:13 ECTS抵免東吳一學分,所以學分要規劃好不然真的很容易延畢。以學期而言,美國秋季班是8月到12月,春季班1月到5月。夏季班就是暑假的期間,但基本上交換就是秋季和春季。由於時間與台灣學期時間有衝突,因此多數人會選擇上學期到美國交換。

  以學分而言,大多數美國學校都與OCU一樣一學期至少修4門課(12學分),至多5門。看似學分很少,但負擔卻很重,相較於台灣的12學分,分量卻差很多,往往每門課都會有個小組project或是presentation
OCU學校規模不大,小班制的教學,課程中也多了和教授與同學間的互動。

  再者,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作業,像是之前修了一門Business Communication & Technical Writing 教授要求我們要拍模擬面試求職影片(Mock Interview)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門Public Speaking 教你如何上台演講的,其中的即席演講最令人刺激,語言障礙也就算了,還要即興演講(其實有點類似像考托福的口說1.2 ”Begin Speaking after the Beep!” 只是要講3~5分鐘,到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還滿不可思議的,當初竟然有勇氣去修這門課。這兩門課在台灣甚至在眾多的亞洲國家修到的的機率都不大高。所以到了美國,接受西方教育,就修點不一樣的課程吧。體驗不同的教學方式,上課不單純只是聽老師講,回家準備考試而已,更重要的是要有成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美國課業相對台灣繁重許多



B.  當地語言與學習差異
  一開始到美國語言上適應需要一段時間,不管是上課或是平常與老外對話。或許這不適用於那些英文很流利的人,但我想對絕大多數的人是如此的。像是有些很本土的日常生活用語,平常準備托福、雅思基本上根本不會學到的東西。舉例來說,大家會說「What’s up dude?」、「What’s up man?」一開始真的不曉得要怎麼回應。

 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說話的連音,一開始真的很難適應。這也讓我想到一個大家可能都聽過的笑話XDD”Super Salad”

「有一天一群亞洲人到美國當地的餐廳吃飯,服務生:”Super Salad?” 亞洲人”No just regular one.”」或多或少都會有語言障礙,事實上服務生是要問"Soup or Salad?"但講太快的關係所以就變成"超級沙拉"了。

更明確的例子就好像老外聽得懂中文,但他到台灣來,當我們說"就降摟!"我想大多數的老外應該都不懂的啦。

所以出國前把英文學好真的、真的很重要!剛來的一個禮拜真的覺得以前學的英文都要砍掉重練了QAQ

C.  交通、飲食與住宿
  在美國,沒有車非常很不方便。尤其在中部地區,建築物都是分散的,即時有公車,路線也非常稀少,簡單來說就是”No Car, Do Nothing”的概念。光交換半年一年買車的可能性也極低,即使有國際駕照,也只有在特定幾個州能夠使用,像加州。所以基本上還是只能靠朋友啦。

  剛到國外飲食應該是最不習慣的,因為老外吃的食物真的是$%^&*(至少絕大多數是如此)。由於住校,學校會強迫學生購買餐券(Meal Plan) 平均一餐大概6(美元)左右,餐餐吃到飽,所以到美國真的很容易發福QAQ (下圖是典型在美國每天午晚餐食物)。真的不堪回首,沙拉、漢堡、薯條吃到怕了。


很容易發福的美餐



 ●餐餐吃到飽的食堂

  住宿方面,學校有很多款宿舍提供選擇,但交換生與國際學生大多都只能挑剩下來的,由於美國人的辦事效率通常可以申請宿舍時候大多數都被搶光了。當初沒有其他選擇,最後住進Methodist Hall,這應該是我從小到大住過最好的宿舍了。當然價格也#$%^&,雙人房內各自有臥室與衛浴設備,中間還有客廳共用區域,真的高級得沒話說。




●Methodist Hall_五星級般的宿舍

D.  校園生活
  由於交通不便利,因此大多時間都待在學校,而大多數人也都住在學校。因此參加學校活動也滿頻繁的,各式各樣的Party、校園運動競賽等等。美國大學非常流行兄弟會(Fraternities)與姊妹會Sororities,開學前的歡迎周都會看到很多希臘字母以及”Go Greek”的字眼,簡單來說就是大學的社團,主要以娛樂、信仰來區分。


開學前一周校園探索活動



  除此之外也很有很多運動方面的活動,校園排球與足球競賽,可以充分體驗到美國人對於運動的風靡。


社團舞蹈競賽

校園啦啦隊表演_超讚!

●International Table


E.  西方節慶
  西方的節慶不外乎,幾個大家熟悉的,萬聖節、聖誕節、感恩節、還有一些小的節慶像是勞動節(Labor Day)

 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節慶應該是萬聖節。第一次刻南瓜,同時也實際到美國人的家中體驗”Trick or treat”的活動,在萬聖節的前夕,校園布滿了南瓜,教室內的裝飾也感受到節慶要來的氣息。在萬聖節當天如果學校有上課的話,可以穿戲服到學校。我還記得那時候戴Stalker的面具還嚇到班上同學XD 


萬聖節Cosplay


第一次刻南瓜:)


  有機會過美國的萬聖節的話,真的不容錯過,到街上都會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打扮,家家戶戶也會有各種迎接節慶的擺設,感受到濃濃的萬聖節氣氛。


●Scream Stalker


家家戶戶都充滿萬聖節氣氛

  西方聖誕節重要程度就相當於華人過的農曆新年,那個時候老外都跑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冬了,校園忽然變成了空城。還記得那個時候跑去了聖安東尼奧(TX) ,在那之後我發現國外的聖誕樹比國內的好看多了,景緻映入眼簾讓人難以忘懷。


國外的聖誕樹真的比較美_San Antonio



聖誕節到處都是閃亮亮的聖誕樹

F.  美國治安  
  台灣的治安相較於大多數西方國家治安算很好了,美國的治安其實老實說並不太好,雖然這取決於不同的地區而異。

  以OKC而言,OCU 坐落於23街,是"槍擊案"猖狂的地點,聽起來有點恐怖,但確實是如此,所以基本上出了校園,晚上要一個人走在路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,太陽下山後,要出校園就一定開車。因為開車都有可能被劫車了,那更何況是走在路上。

  再加上美國是個持有槍枝合法的國家,這也是美國槍擊案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,有時候常常在學校附近有聽到一種鳴笛聲,就代表又有類似事件發生了。有時候也會常常聽到住在外面的學生剛好住在槍擊案發方的公寓,聽起來真的滿驚悚的,所以要到OCU交換真的要非常注意安全啊!

G.  美國人效率
  有待過美國的人都知道,美國人的辦事效率OMG只要需要等待的事項就需要有心理準備,寄信基本不太會回,打電話多數會踢皮球!

  舉例來說,之前有次打電話問荷蘭簽證,基本上根本不會認真聽你的問題,always 回答*你可以上我們的網站* 那邊有所有的資訊!(就是因為找不到所以才打電話問的咩! )
或是轉來轉去最後沒有解答!  讓你一肚子火!
  但不是所有美國人都這樣,有些美國人還不錯,還滿熱心回答問題也很迅速(這種機率真的真的不高!)

  實際跟美國人聊天,他們也自己承認這是他們的*A kind of style*(很機車的風格)
只要可以慢一點處理的基本上不會快,如果問題橫跨好幾種部門,那真的要有心裡準備了!*踢皮球*的現象真的會很明顯!

  效率差真的不只有這些!
  寄帳單的效率也很差,之前有位朋友開車超速,當下不曉得,事隔一年後莫名其妙收到罰單!由此可見就美國人的效率了!
  再者,我當初到美國一個月左右看了醫生,看完醫生後當下不用立即繳費,說會確認我的健保狀態然後之後會再寄帳單,但遲遲隔了3個多月還沒收到帳單,就離開美國了。所以有重要的文件要申請,三不五時就要催一下,不然真的會一拖再拖。





H.  出國會有思鄉情節?
  在出國前,我想多數人都跟我當初一樣,準備了那麼久的自傳與讀書計畫最後終於可以到國外念書了,並且充滿無限的憧憬與幻想。然而,說句實在話,交換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輕鬆,即時沒有那麼大的學習壓力,但卻要面對很多國內所沒有的狀況。舉例來說,多數人(尤其台北)從小到大都住在家裡面,沒有那麼長時間離開家裡過,在台灣想家至少還可以隨時回去抑或是打個電話解決寂寞時的空虛,但到了國外,因為有時差不太可能隨時與家人有聯繫更不可能買機票回台灣。

  對我來說,這不是什麼大問題,或許是因為上了高中後住外面的時間就比待在家的時間長的緣故,所以已經習慣了。而到國外卻有許多無法自己解決的事情,尤其是美國中部,因為交通不便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朋友開車載,但有時候太常拜託別人幫忙,即使對方說沒關係,但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。剛到美國時候,或許因為氣候與適應關係,到了當地水土不服,剛到美國一個月就跑去看醫生,而國外沒有健保也不像台灣那麼方便,隨時去診所都可以看。在美國要看醫生都要提前預約,況且要約到醫生和自己有空的時間通常都要很晚,再加上自己沒車,需要朋友開車載,同時也要配合朋友時間。因此「在家靠父母,出外靠朋友。」真的充分說明到美國生活的狀況。

3.  到美國交換一定要做的幾件事!

A. 美國職籃NBA
「運動」在歐美國家都很風靡,在美國,特別是美式足球與美國職籃NBA。在OKC當然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OKC Thunder。那記得那時候去看NBA是雷霆對籃網,買到的票很遠很遠,大概是3.4層樓的位置。不過有看到洛佩茲、德龍威廉姆斯,也算是值得了,只可惜雷霆最後差兩分輸給籃網。

NBA不僅僅只是單純看籃球而已,中間的餘興節目也很不錯,像是Thunder Girls 啦啦隊表演,以及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餘興節目。那種巨大的場面與震撼的場景即使對籃球沒有興趣,也很值得去體驗一下。


精彩雷霆vs籃網 


球場比想像中大很多


B.  體驗當地生活
    交換生相對學位生比較沒有學分壓力,花在課業方面的時間相對少很多,更有機會深入當地,體驗當地生活。例如參加學校活動或是到美國人家裡,儘管只是短短的時間,相信你會發現老外生活型態與亞洲人不大一樣,像是多數老外習慣早上洗澡等等的。
 老實說,如果不是有特殊身分(綠卡或美國公民)等等的人,來美國頂多是短期旅遊。要長期待在美國好像就只有工作與念書了。所以好好把握交換的機會體驗這種美國生活。


●Learning from Abroad_University of Tulsa

C.  旅遊
  在出國前先想到的應該會是先去哪裡玩XD。然而,到美國中部說實在的能跑的地方真的不多,離OK比較近的大城市基本上都在德州,像是達拉斯,但開車也要開3個多小時,200多英哩大概是台北開到高雄的距離。



●Silver Dollar City_Branson. MD




●Washington Monument, DC

●Austin & San Antonio, TX


  除非搭飛機到東西岸,東岸城市交通較方便,西岸主要還是要開車,所以出國前開車技術練好一點還是很有幫助的。在這短短的四個月裡多數的時間還是待在中部比較多,去了聖安東尼奧、奧斯丁、達拉斯、布蘭森、費城、巴爾的摩、華盛頓。到DC辦簽證也是第一次自己旅行,自己旅行看得東西會比較不一樣,行程隨心所欲,也會認識一起獨自旅行的人。但各有優缺點,就端看個人喜好。

D.購物
  美國的OutletMall超級適合Shopping,即使中部規模沒像東岸購物中心那麼大型,但還是能買到很多牌子的東西。而且價格非常便宜,尤其是到了節日,便宜到「不買對不起自己」的那種地步。感恩節更是誇張,也會看到一堆人到MallOutlet徹夜排隊的情況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店是賣過季商品的,像是ROSSBurlington等等都很便宜。同樣的東西在美國買有辦法用5折甚至更少的價格買。有些牌子在台灣連進都不敢走進去,像是TommyCoach在台灣的價格"真的很誇張"所以要把握能在美國購物的時間!




上百家品牌的Outlet,逛一整天都嫌不夠

San Macros Premium& Tanger Outlet, TX


4. 想好自己出國的真正目的
 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想與目標,在出國前一定要思考自己為何要出國?” 不應該只是.滿足自己有辦法出國喝洋墨水的虛榮心或是看到大家都在申請出國,覺得自己也要出國才有競爭力!

A.  學好英文?
  老實說,出國後英文並不會有太大的提升,至少以我的經驗是這樣,雖然講英文會變得流利不少,但說實在的,原本不會的單字還是聽不懂。即使到了國外更常使用英文,上課、聊天、寫作業,但與老外聊天他們並不會糾正你的錯誤,雖然老外知道你在講什麼,但原本用的的Chinglish的錯誤還是一樣。所以到國外還是跟在國內一樣需要背單字查單字的。
因此如果只單純要學好英文來國外這個理由個人認為不太充分。

B.  交外國朋友?
  國外有很多機會可以認識來自各國的朋友,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。每個人對交朋友的定義不同,如果只是普通看到會打招呼,偶爾吃個飯的朋友其實滿容易的。反之,要有深入交情的美國人,其實說實在的並不容易,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,就連美國人之間要成為好朋友其實也不太容易,那更何況是亞洲人。況且美國是個移民國,說好聽一點就是文化大熔爐,所以要遇到來自各種不同種族的人其實非常普遍。這也是老外普遍對外國人沒什麼興趣的原因之一。通常有深入交情的人大多都是國際學生,大家都是剛來美國的,對當地人生地不熟,都會互相幫忙的。

  總而言之,交朋友我認為就是一種緣份,會成為好朋友就一定會,不需要強求。保持開放的心態,多幫助朋友,相信一定會有不少朋友的。
  
 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迷思,我今天到了一個華人稍微少的地方,是否我就比較特別,老外對我或許比較有興趣。然而實際上並不然。

  舉個簡單例子,一個台灣人到美國與一個美國人到台灣的待遇截然不同。或許是台灣崇洋媚外的現象所導致,舉個以前在學校當國際事務志工的例子,每次一到了新學期的開學前,都要分配Buddy。大家都希望能分配到來自歐美國家的夥伴。而老志工都能吃羊肉(洋),而新志工只能吃鹿肉(陸),同樣都是來到台灣的交換生,只因為來自的國家不同,而待遇卻截然不同,只因為他們講的語言不一樣嗎?或是他們的文化不同?或許是,但我想崇洋媚外的現象還是最主要的。


●Mock Interview拿了滿分_很榮幸與學霸Xu一組,最後我們這門課都拿了A:)



最後感想

  雖然已經是五個月前的事了,但回想一下,往事歷歷在目,各種酸、甜、苦、辣一想到還是在腦海裡不斷盤旋,老實說,當初試圖把待在美國時間延長成一年,或許是已經習慣既定的生活型態了,與那片土地產生了感情,也捨不得離開當地的人。我的Advisor很歡迎我繼續留下來,也希望我留下來。(四個交換生就只有我要先離開美國QAQ) ,當下覺得或許有機會。然而,東吳卻極力反對,也不同意我的作法,要我按照當初簽的切結書下學期到荷蘭交換。老實說,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在美國辦荷蘭簽證實在太麻煩了,只要一有閃失,沒在簽證和ID過期之前辦好簽證就一定會被遣送回國。

  運氣很好,最後順利拿到申根簽證,如果當初真的順利被我延成一年,我也不會一個人殺到DC展開那段白宮簽證之旅。或許這就是一種緣份吧! 遲早都要說跟這塊土地與朋友說再見的!

  出國會碰到很多新奇的事,像我從來沒想過有辦法在美國打工賺錢,當中文家教教老外!更沒想到自己有辦法獨自在異國順利拿到申根簽證。



         ●好險...最後還是拿到荷蘭簽證了

  出國前都會認為當交換生就是單純出國玩的。雖然交換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拓展視野,探索這個世界,然而卻有更多需要面對的課題與困難,這要親身體驗過後才會了解的,交換到後期適應之後,或許有時候會覺得有點空虛,因為對新事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熱情,這些都是成長的體驗。

  總而言之,出國念書,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"確定目標、保握時光",畢竟機會難得,到國外或多或少都會碰到很棘手很難解決的問題,內心會非常糾結,但這也是在國內所體會不到的,這些經歷都是促使自己更成長、更成熟的寶貴經驗。






            ●OCU_2014秋季的回憶

最後,我把我在美國交換的138天記錄成一部影片!138 Days in the US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